OBS對台南鹽水鎮的印象僅止於每年元宵節放蜂炮,因為無膽體驗那麼刺激的活動,因此也一直沒機會造訪鹽水。
今年春節回台南,想在北返時安排一趟嘉義輕旅行,女兒建議可以路過一遊鹽水,觀賞『月津港燈節』光影展。
根據書本上的知識,OBS只知早年台灣有三大城:一府二鹿三艋舺,旅遊前做功課才知道原來還有排名第四的月津港。
『鹽水』因港內有鹹水而得名,又因地形似新月而有『月津』之雅名,曾經繁華一時,與其他三城之排序為『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
台灣許多城市均舉辦過燈會,鹽水鎮因其豐富的藝術人文與民間習俗文化,是全台第一個以藝術策展重新定義燈會活動的城市。
一年一度的鹽水蜂炮、月津港燈節,一動一靜,提供遊客逛小鎮的不同感官體驗。
『月津港燈節』為全台唯一水上燈節,已走過十個年頭,今年的活動期間為1/22~2/28,策展概念是禮物/現在。
PRESENT,是『禮物』,也是『現在』。
活在當下,就是一份禮物
未來的疫情仍難以預測,但最珍貴的禮物,就是現在。
這次小旅遊真的讓我對鹽水的既定印象大大改觀。
燈節活動分為五個展區:藝術燈區,徵件燈區、新創燈區、巷弄燈區、車站燈區,展覽作品遍佈在整個小鎮的大街小巷,甚至河道中,遊客非得繞遍全鎮才能欣賞到全部作品,因此也可以帶動整個小鎮的經濟活絡起來。
燈節的夜間點燈時間為17:30 ~ 23:00,我們在中午時到達鹽水,車子停在大眾廟旁,沿中山路往市區逛,路過『月津故事館』,此館典藏了月津港的記憶。
故事館裡關於鹽水的簡介。
隔壁為月津客舍,此為私人老宅,修復後提供為在地展覽、辦活動之用。
還有問路店(月津文史工作室)。
每個小角落都很好拍。
滿街都是意麵店,來鹽水沒吃碗意麵好像說不過去。
這次的領隊是小女兒,她選了『阿妙意麵店』,店外一直都有將近10人耐心排隊等著享用美食。
這是我們的午餐,沒有特別驚艷。
午餐後逛到銀峰冰果室,這間在八角樓旁邊的冰果室是60年前男女相親、約會聖地,女兒不解為何在冰果室約會。
孩子,那個年代沒有星巴克啊!
OJS點紅豆牛奶冰,OBS點了木瓜牛奶。
冰果室牆上有當年穿著大旗衫纏足賣冰的老阿嬤身影,據說以前在這裡相親時如果端出招牌紅豆牛奶月見冰(加生的雞蛋黃),親事多半能成。
一直就不敢嘗試加了生雞蛋的紅豆牛奶冰,不知滋味如何,不過個人認為紅豆牛奶冰還是咱台中的好吃。
飯後來杯木瓜牛奶倒是解膩。
『鹽水八角樓』,建於1847年,以大陸福杉及石灰石磚為主要建材,為台灣閣樓宅第的經典之作。
甲午戰爭後,清朝將台、澎、割讓給日本,日本親王抵達鹽水港時,選定八角樓為其下榻處,屋前有立石碑紀念。
八角樓前可愛的小兔裝置藝術,這裡是網美拍照熱點。
王爺廟巷口的『點亮。平安』燈區,白天未點燈的模樣。
此巷因有王爺廟(廣濟宮)而得名,巷內尚保留許多清朝時期的建築形式,有的屋子雖已破落,從斷垣殘壁仍可窺其舊時榮華之一二。
進入王爺廟巷穿梭,尋找當年的時光記憶。
此為王爺巷中段的『造津藝棧』。
這裡有遮棚、多媒體牆面、戲水區,是一個可供居民自由休憩的活動廣場。
王爺廟巷內處處有巧思,小小造景令人莞爾。
造津藝棧對面為一日治時期的古厝。
古厝的窗戶為石造竹節窗,古人崇尚竹子的『虛心』,此外,單數屬陽,雙數屬陰,因此,窗子的石竹柱為單數。
王爺廟巷旁的紅磚山牆古厝巷道,頗能發人之思古幽情。
巷內牆上也有詩人造訪小鎮的抒情詩作。
王爺廟巷走到底當然就是王爺廟了,廟前炭烤紅豆餅小攤前營業時間未到,已大排長龍了,我們想到處多逛逛,就不排隊買紅豆餅了。
我們逛到中正路、三福路口買『老鎮長紅豆餅』,帶到車上慢慢品嚐、稍作休息,待天黑點燈後再逛各個燈區。
點燈後的小鎮果然變得璀璨亮麗,展現另一種風情。
我們沿著中山路,先逛『巷弄燈區』。
這裡是修德禪寺舊址,目前僅留拜亭廣場。
『月之方舟』,拜亭廣場內的工業風設計讓遊客留連美拍。
點燈後的月津故事館更有懷舊風情。
王爺廟巷口的『點燈。平安』,祈望2022年平安順利。
八角樓的『熒熒微光』,老宅被夜晚橙黃的燈光照亮且溫暖起來了。
我們規劃的路徑是直衝信義路,先過信義橋,逛『徵件燈區』。
這是從徵件燈區往藝術燈區遠眺的景觀。
『海上的煙火』
『浪之帆』
『羣』
『Visitor 』
遠在月球的外星人一家,決定在燈節期間來地球遊玩。
『航行動力』
由竹材排列出船帆模樣,透過光的吹拂,彷彿為旅人吹奏冒險序曲,驅使人們持續探索前行。
『聽說鹽水有一座古城牆』
利用蚵棚淘汰的保麗龍製作古城遺址,回應鹽水過往,讓現在與歷史重新交織。
『怕疫苗』
仿安平古堡砲台做成的疫苗注射筒,反應了時事。
逛完徵件燈區,回頭往『藝術燈區』逛。
這是自行車道橋上的『斜影』
作者以橋的形狀做延伸、傾斜,遙想太陽落入地平線後建築物持續生成影子,影子變成的光點亮此與彼的穿越者。
『至理名言』
三個對稱的拱門呈現一系列動畫,人們隨著影音效果,探索、解剖、並重新發明了光、聲、空間與時間的對稱性。
『風。光』
一顆顆漂浮的光點,在風的作動與光點色彩的流動中,是呼應當下風與光的表現,也是綿長而無限的月津港在地風光。
『菱田裡。波光間』
重拾月津港舊時菱田風情。
『月光紛飛』
水的漣漪圈起了這些年與那些年的相遇、相知、相約,更串起了一年一年的時光,累積堆砌向上。
『月光紛飛』 與『斜影』遙遙呼應。
『釣魚小兔』
因淘氣受傷的耳朵、沉迷遊戲而戴上大大的眼鏡,小兔的釣竿無餌、離水三吋,享受寧靜,願者上鉤。
走著走著到了很有古意的水月橋。
從橋上欣賞『運用幻象—裂縫』
世上的一切,從來是不完美,有時裂縫缺口反而是光照進來的機會。
『繾綣之花』
光影閃動變化,如同生命生生不息。
『魔動時刻』
側看是八角樓意象,正看是卡通『魔動王』,想像可以從水底招喚守護月津港的力量。
『伴月』
希望用一種陪伴的心境,讓參觀民眾伴著月亮探索、體驗魔幻的鹽水小鎮。
『夜太美』
液晶人像在靜謐的河中游泳,因為夜太美,我們漫遊,沒有起點、終點,每個瞬間都是開始,也是結束。
『鏡月-月境』
曲橋轉化為被月與光渲染的場域,曲橋上的圓環,白日為鏡,夜晚為光。
走過曲橋,看見『拾光』
以竹、木、鐵創作被光痕交疊的種子,發芽的莖轉換成路徑,觀者進入被光痕包覆的空間中沿著光取捨出時間的遊走與痕跡。
『運用幻象—瀑布』
觀眾眼睛看見的燈光,在認知錯覺下判斷為瀑布流動的畫面,我們是否已習慣運用幻象去看待事物?
『月亮的故事』
鹽水因有如彎月的河道,故名『月津』,因此月亮是月津港燈節的重要元素。
如同月亮的燈球上有在地居民的創作,河中漂浮的燈球呈現過往『聚波漁火』的畫面,讓在地居民在『月亮』上述說屬於鹽水的故事。
回大眾廟停車場時路過『新創燈區』,這個作品為『Future Port』
一位虛擬角色遊蕩、探索於一個未來及過去皆存在的城鎮,藉由種種物件開啟對於記憶的對話。
因逛完燈節要趕往嘉義住宿,所以直接驅車至『車站燈區』。
這裡感覺很適合拍攝懷舊復古片。
看到傳統造型的火車站,OBS高中三年趕火車上學的記憶瞬間回來了!
車站燈區的舊倉庫已無屋頂,頹敗的危牆上爬滿了老樹根,在這有著斑駁歷史的老舊倉庫裡正上演著現代科技光影秀。
『噪軌』
看不見的軌道,存在於垂直空間
過往的聲響、噪音,在此交織交錯
另一個展區~『光流』
光影流動空間,聲音引動你我每一吋悸動
『月台風景』
(關於作品的解說均參考現場標示與官網說明)
鹽水小鎮的『月津港燈節』帶給我不小的震撼與悸動。
在都會區侷限於小展示間的藝文展覽、每年各處千篇一律的燈光秀、燈會活動,觀賞完後總覺得不夠深入、不著邊際,可是鹽水卻將整個小鎮幻化為一個有深度、有廣度的美術館,讓我只歎未能安排多一點時間細細品味這個小鎮。
明年的月津港燈節將會是我春節旅遊的第一首選,下次造訪也定會多安排幾天,在白天、在夜晚,盡情欣賞鹽水在地的文化與風情。
OBS Janet 旅遊日期:202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