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天,新冠疫情一點一滴地逐漸淡化於日常生活中,各國機場陸續開放,國際旅遊又重新出現在人們的移動清單中。
京都的紅葉在向我們召喚,於是11月底我們飛向關西機場!
行前在家做好各項景點、交通規劃、線上預約了交通票券和瑠璃光院的入場券,甚至下載一個日語學習app,上了一個多月的簡單日語,8天的京都紅葉自由行蓄勢待發。
京都行DAY 1:
桃園機場關西機場(HARUKA)京都車站飯店
自覺紙上、線上功課已做足,抵達旅客熙來攘往的關西機場後,才發現殘酷的現實版異鄉叢林大冒險正等著我們倆呢!
首先,得先找到綠色機台把線上預約往京都的HARUKA車票和嵐山トロッコ觀光列車的車票辦理取票。
買好ICOCA卡,準備攜卡穿梭於京都各個景點間的鐵道和公路。
終於取票、劃位完成!
從大阪的關西機場搭乘HARUKA特快列車到京都車站只需80分鐘。
80分鐘瞬間即過,京都車站的站務員Hello Kitty在迎接我們。
站前的京都地標~京都塔。
我們此次七夜均落腳於距京都車站僅300公尺的APA站北飯店,每日早晨元氣飽滿出門跑景點、入夜後拖著疲累的雙腳回航,都會跟日夜不同面貌的京都塔打照面。
京都行DAY 2
主要行程~瑠璃光院
京都車站(公車)出町柳站鴨川跳烏龜(叡山電鐵叡山本線)八瀨比叡山口站瑠璃光院名代豆餅京都站
上公車後才發現,在上班時間搭公車似乎不是明智的選擇,不過經仔細觀察,大部分乘客是非上班族的外籍遊客。
我們在出町柳站下車,準備搭叡山電鐵往琉璃光院,不過預定入場時間是中午,所以先到鴨川跳烏龜。
高野川和賀茂川於此處匯流成鴨川,匯流處形成一Y字形三角洲。
鴨川有幾處有橫跨河川的『飛び石』,在出町柳段有烏龜石和水鳥石,這裡是規模最大,也是最多遊客來此跳烏龜過河、找回童心的河段。
跳烏龜盡興了,也差不多該出發前往琉璃光院了。
搭上叡山本線的電鐵到八瀨比叡站,步行前往琉璃光院。
出站後走一小段路過橋右轉。
終於抵達心儀已久的紅葉幻境~~~瑠璃光院。
瑠璃光院原是明治時期政治人物田中源太郎的別墅,廣受喜愛的庭園則是昭和時代完成,之後曾作為旅館,2005年始改建為寺廟。
瑠璃光院原為皇族武士的療養勝地,一年只開放三次,秋天約10月1日~12月10日;春天約4月15日~6月15日;夏天約7月1日~8月17日,需先在線上預約入園。
預約成功後在預約時段到現場排隊,憑預約序號領券入場購票。
入場時隨票附一個塑膠提袋,內有瑠璃光院簡介、附近美術館的優待票、一支筆、及簡單經文抄寫紙。
瑠璃光院因庭園中有數十種綠意盎然的青苔,扇扇窗景皆如畫,園中光影如琉璃般繽紛,故園名為『瑠璃』。
院中的日式傳統古樸建築在庭園中各種層次的紅、黃、綠葉映襯下,彷彿一靈動的大自然調色盤。
瑠璃庭園中繽紛的楓葉和室內如鏡的桌面上映出的楓景連成一幅幅虛虛實實、亦虛亦實如琉璃般的精彩畫面,夢幻絕美。
細心維護的光潔地板上也呈現出繽紛夢幻的楓影。
二樓有個面對瑠璃庭園的抄經體驗區,若想試試在自然美景中沉澱身心靈,可以花一點時間體驗看看。
在美景中抄好簡短的經文,放鬆又自在,若不是回頭看到身後拿著經文抄寫文具默默等候的遊客,實在捨不得離開這個禪意小角落。
在瑠璃庭園小徑的路口發現綁帶的石頭,溫馨、有趣、與自然環境完全無違和感,這可比『禁止入內』的標示牌有創意,而且更有效吧!
回程時從出町柳站走過鴨川,簡單覓食後去尋找排隊美食~名代豆餅。
飯後果然是要來份甜點才算有個Happy Ending,甜蜜且滿足。
回到京都車站已天黑,不過很適合加個購物行程。
此次在京都前後8日,很巧地和Uniqlo年度感謝祭的8天完全重疊,不去逛逛、買點衣物都對不起這巧合。
快閃瞎拼的戰利品,開心。
京都行DAY 3
主要景點~醍醐寺
京都車站(地鐵烏丸線)烏丸御池站(地鐵東西線)醍醐站醍醐寺
一早出飯店大門發現下了不小的雨,只好退回房間等雨歇。一個小時後出門時仍微雨,一路行來雨也是忽大忽小,所幸尚不到打濕衣服的地步,更慶幸的是不影響賞楓,還能走走拍拍。
地鐵站到醍醐寺沿途天空陰霾,行人不多,頗有秋天的蕭瑟之感,到了醍醐寺門口也不敢對楓景有太大的期待,不過還好雨停了。
醍醐寺始建於西元874年,為京都世界遺產之一,日本戰國權頃一時的豐臣秀吉為彰顯自己不僅為一粗俗武將、亦是具內涵的文人雅士,得天下後開始附庸風雅,訪求茶道、花道、書道、歌道名家,並下令修整經長年戰爭破壞的醍醐寺,且親自設計三寶院庭園,在寺院內外遍植700株名櫻。1958年春天,近1300位大臣、部屬、及女眷參與的賞櫻大會『醍醐花見』於醍醐寺華麗登場,五個月後秀吉的人生謝幕。
醍醐花見成為賞櫻的濫觴,取代了賞梅文化。
秀吉創造了一處賞櫻名所,可惜他不知自己所設計的庭園日後亦是一賞楓名所。
京都處處楓紅,可每個景點都是要付費登堂入室才能欣賞到最美的楓景喔!
進寺門要買票,進各個院落也可能都要另行購票,否則只能在牆外當局外人,入寶山空手而回,可就徒留遺憾了!
醍醐寺並非此行楓景最美的景點,卻是我們待得最久的地方。
微雨方歇、和煦的陽光灑在和式長廊上,靜坐欣賞豐臣秀吉親自設計的日式庭園。
三寶堂內靜謐古樸,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庭園四處皆可靜坐、放空、賞景,悠遊自在。
三寶院楓樹不多,且入內需另行購票,因此遊客不多,不過僻靜清幽,令人流連忘返。
乍晴還雨,和式庭園中的陽光與小雨,卻恍若有著飄雪的意境。
離開較少楓樹的三寶院後,前往楓樹較多的伽藍。
此為伽藍仁王門
在京都的各寺院賞楓,以山門為畫框,盡是一幅幅的美麗好楓景。
一路行來,紅楓、黃楓錯落有致、層次分明,讓人不想太快走完這段路。
醍醐寺大講堂
弁天堂
弁天池的小橋和紅葉倒映在池中,這不就妥妥一幅莫內花園的油畫?
弁天池的繽紛楓葉讓人一刻都不想轉移視線。
這麼美的仙境需以各種方式逗留、欣賞,於是我們走進池畔的『阿闇梨寮壽庵』。
室內往外望又是另一番好楓景。
入座時最美窗景座位區滿座,不過只要在有窗景的座位前休息、吃小點,都賞心又悅目。
小憩後繼續往裡走,五重塔是日本建築的典範,堪稱日本國寶。
白天飽足了視覺的秋天饗宴,回飯店後也來個秋季限定味覺版點心。
京都行DAY 4
主要景點~永觀堂、南禪寺
京都車站(地鐵烏丸線)烏丸御池站(地鐵東西線)蹴上站南禪寺/永觀
出了蹴上站,會先經過一個隧道。
為了有效支撐上方的鐵道,隧道內的磚塊以螺旋狀堆疊,極具幾何美;而隧道上的堤防是賞櫻勝地,櫻花季時人潮洶湧,有機會的話找個春天來朝聖。
走著走著,路過南禪寺,一眼望去楓葉很美,先不進去,先前往較遠的永觀堂。
淨土宗西山禪林寺原為一貴族的莊園,於西元853年贈與一位僧人,一般通稱『永觀堂』,乃京都紅葉名所,自古有『紅葉的永觀堂』稱號。
永觀堂依山而建,漫步在莊嚴肅穆的木造日式大殿與迴廊中,心靈也慢慢沈澱下來。
庭園中紅豔豔、黃澄澄的楓葉與窗格中的鏡影輝映成趣,令人目不暇給。
循著遊園方向走走停停,每一個岔路彎出去,又是一番好楓情。
出口處的楓樹、小橋與池中倒影,真讓人捨不得太快離開這園子。
回程專心逛南禪寺。
南禪寺原為皇室離宮,後改為禪寺,為日本禪宗最高寺院。
南禪寺的『三門』~空門、無相門、無願門~是京都的三大門之一,因南禪寺曾為離宮,此們也被稱為『天下龍門』。
登上三門需收費,但是值得,畢竟能登上這種宏偉木造建築的機會可不多。
階梯非常陡峭,上下樓需小心翼翼地抓緊扶手以確保安全。
在三門上順時針繞一圈,東南西北的景緻各有千秋,每走一步都禁不住讚嘆一次這木造建築的厚實沈穩。
三門上有寬廣的視野,在此處遠眺京都市區的繁榮,頗有遺世獨立之感。
從三門往內走便到了法堂大殿,大殿門外遊客群集往內望,因為裡面正在辦法會,而念經的速度不是我們印象中莊嚴沈穩的慢節奏,而是急行軍般充滿活力的快節奏。
由法堂繼續往深處逛,來到頗具歐洲風的水路閣。
水路閣為琵琶湖引水道的水路橋,橋上有潺潺流水的渠道,橋下紅磚砌成的拱門橋墩和陽光下的紅葉互相輝映,光影浪漫絕美。
南禪寺園內有一名園~天授庵
看到需購票的園子,買票入場就對了,絕對不虛此行。
從正殿門口往園子望,這紅豔豔的窗景讓遊客駐足良久,不想移步。
正殿後方。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藍天、綠地、紅黃錯落的楓葉,真真醉人的視角。
天授庵最具代表性的美景:枯山水庭園
不急著逛園的遊客就坐在廊下靜靜地感受庭園的寧靜與美好。
而我們這種不知庭園深幾許的初訪客便摩肩擦踵、默默地、快步瀏覽。
走進此竹扉,便進入天授庵另一代表性的美景~池泉迴游式庭園。
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每個轉角處都有驚喜的視覺饗宴等著我。
這池景、這意境,難怪在不易種植蓮花的法國,莫內也硬是要打造出一個夢幻日式庭園,日日悠遊其間,畫出一幅幅傳世的名畫。
池中這些肥腴的錦鯉想必是遊客最艷羨的對象了,能每日敞徉在這紅葉幻境中,該是幾世修來的福份呢?
飽覽紅葉美景後,也該填飽肚子了。
『元山麵藏』,日本tablelog網站票選為『京都NO. 1烏龍麵』,店面非常低調、不起眼。
需先買券,座位不多,聽說排隊兩個小時是常態,我們來時已快三點,在我們前面只有一對中國母女,和她們邊聊邊等,似乎才等了十幾分鐘。
用餐區沒有椅子,只有6個立位(左邊那兩位母女在用餐,不好意思拍),桌面實在太小了,外套、包包都一股腦放在地上的籃子裡。
上菜時有點矇,跟袋裝泡麵一樣,湯頭、烏龍麵、配料,都各別用塑膠袋密封裝好,要自行撕開倒進碗裡,我擺好的成品看起來還夠專業吧?
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一碗麵,不過真的美味。
回程路過蹴上鐵道,也來擺拍一下。
這裡最美時節是櫻花季,楓葉不怎麼精彩。
京都行DAY 5
主要景點~嵐山
去程:京都車站(JR嵯峨野線)嵯峨嵐山站
回程:嵯峨野站(嵯峨野觀光火車)龜岡站(步行10分鐘)馬堀站(JR嵯峨野線)京都車站
一早到京都車站搭車到嵐山,因是JR線起點站,列車就在鐵道盡頭等著旅客。
在日本自由行最常搭乘、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各鐵道公司的地鐵、私鐵及JR。
據說日本有兩百多家鐵道公司,路線四通八達,非常方便。很多地區的特色列車和觀光列車外型吸睛、沿途風光美不勝收,不過路線研究起來可就令人眼花撩亂了。
到達嵐山,右邊白色建築為JR線『嵯峨嵐山站』,旁邊的磚色建築為嵐山觀光小火車『嵯峨站』
嵐山行的第一站先趕往離車站最遠的『常寂光寺』。
此行最得意之事:行前功課做足,選對出發時間,因此到每個紅葉名所,幾乎都可以在門口看到『見頃』(最佳觀賞時間)二字。
一進門真的就被美呆了!
想貪婪地秒速將360度的漸層楓紅盡收眼底,又怕太快走完這絢麗的園子。
一段幾十階的石階梯,每個遊客都是走走停停,拿著手機、相機,往前拍、往後拍、拍拍楓葉、拍獨照、拍合照,再放空自己望著美景,想將這秋天限定的美景深深印在腦海裡。
燦爛的陽光灑在黃金般的片片楓葉上,景不醉人人自醉。
嵐山最美、最具代表性、最夢幻的地方~竹林小徑,這場景曾出現在電影『藝伎回憶錄』中。
嵐山竹林是一片天然孟宗竹林,小徑大約只有400公尺長,但參天竹林裡的光影與氛圍如夢似幻。
竹林小徑有個路段是行人止步,只供人力車通行。沒了熙熙攘攘的遊客干擾,乘客可以坐在人力車上悠遊於寧靜的竹林中。
可惜我們日語不通,聽不懂解說,因此未前往一試,就不行慢遊了。
走完幽靜的竹林小徑,便來到了野宮神社。
在古代,日本新天皇即位時,會從皇族的未婚女性中選出代替天皇侍奉伊勢神宮的『齋王』,齋王前往伊勢神宮前居住的處所即為野宮。每任天皇時期的野宮不同,但多在嵯峨野,此處即為嵯峨天皇時期的野宮。
野宮神社的特色之一為黑色的鳥居,此為保有樹皮的原木鳥居,因保存不易,目前全日本僅野宮神社保有黑色鳥居。
野宮神社主殿祭拜的是野宮大神,主管健康與智慧。
神社也奉祀其他神明,分管戀愛、學業、安產,因此神社雖小、祈求各種運勢的信眾卻不少。
接著來到天龍寺,又看到令我開心得意的幾個字:『紅葉見頃』。
天龍寺有大約700年的歷史,在京都眾多禪寺中,是『京都五山』(天龍寺、相國寺、建仁寺、東福寺、萬壽寺)之首,有著禪宗與皇家園林之美。
天龍寺庭園為鐮倉時代造園大師,曾被七代天皇尊為國師的夢窗疏石所設計。
此處為天龍寺曹源池,池旁建築為方丈室,室內有釋迦如來坐像。
天龍寺庭園亦是一種池泉回遊式庭園,以曹源池為中心,遊客可以從園中各處欣賞到不同的畫面,而不變的是每一個方向的畫面在遠處的嵐山與龜山借景襯托下,都是繽紛多彩、詩情畫意的。
夢窗國師也是枯山水庭園的創始者,天龍寺自然也有枯山水庭園。
大部分賞楓名所都是滿園黃澄澄、紅燦燦的楓葉,天龍寺的楓葉比較像是為了點綴庭園裡的綠植而存在。
離開天龍寺,很快就走到渡月橋了!
渡月橋架於大堰川上,上游為保津川,下游則為桂川。
據說原來天龍寺極盛時期的範圍是目前的十倍大,當時渡月橋這裡都屬於天龍寺呢!
渡月乃月亮橫渡之意,鎌倉時代的龜山天皇於一次滿月時在船上徹夜歡宴,看著月升月落的軌跡,認為月亮形似在過橋,因此此橋便名為渡月橋。
渡月橋的橋墩已經整修成較堅固的鋼筋水泥,橋上的欄杆為檜木,橋型融和在嵐山優美的景致中,樸實無華、優雅古拙。
嵐山上這片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楓景讓人感覺:上帝真是打翻了調色盤。
從保津川漂流而下的渡船,乘客們正歡呼著靠岸。
小船上搖槳的人兒渾然不知自己也成了楓紅美景的一部分。
原本我們在堰川北岸有著河岸景觀的『龜山家』餐廳已經登記候位,不過候位名單前面還有三、四十組客人,據說可能要等30分鐘至一小時,與其在原地浪費旅遊的珍貴時間等候,不如犧牲所謂的排隊美食,先過渡月橋到對岸逛逛。
渡月橋北岸、嵐山站附近的商店街遊客如織,堪比台灣的夜市人潮,渡月橋上的行人摩肩擦踵。
跨過嵐山公園中之島,大堰川橋這邊立馬就遠離了喧囂的人潮。
大堰川上的風景寧靜宜人。
過橋後遊客罕至,倒是更能悠然徜徉於這美景中。
這裡才是我們心目中嵐山該有的風貌:景美、人清、心靜。
逛完南岸,回龜山家查看候位狀況,果然已過號。我們決定還是過橋至人少處去悠閒地吃午餐。
這是一家自家製麵的店,標榜自製的麵,果然Q彈好吃。
逛完嵐山的自然美景,轉往嵐山站欣賞藝術美景~『友禪的光林』。
友禪的光林,亦稱『和服之森』,600根飾有傳統織物圖案的圓柱佇立在步道旁,如同一座色彩繽紛的森林步道。
和服之森步道終點、據說能量很強的許願池~以天龍寺的「龍」作為車站守護神的『龍之愛宕池』,能實現願望、祈求旅途平安喔!
友禪的光林夜間點燈後更加夢幻浪漫,不過我們已訂好四點的觀光小火車票,離開前只能欣賞到微弱的光影。
嵐山有美麗的日式風景,步行可慢遊體會嵐山風情。
不過嵐山的山谷和保津川沿岸的秘境風光是一般車子或步行無法一虧全貌的,有另外兩種觀光方式,都很浪漫:保津川渡船、嵯峨野觀光列車,此次行前渡船票沒預約成功,有預約到小火車票,所以回程時我們可以體驗嵐山觀光小火車。
嵯峨野觀光火車行駛於京都(龜岡站)和嵐山(嵯峨站)間,全程約7.3公里,行駛時間約25分鐘。
列車共5節車廂,第5節為開放式車廂,是柴油動力火車,外部是很經典的配色,行駛在山林間很有懷舊氛圍。
車廂內部是復古感十足的木製椅子和復古的裸露燈泡,敞開的車窗可以讓乘客感受到大自然的風、光、與聲。
嵯峨野鐵道的服務宗旨是『讓客人感到開心』,列車長沿途解說,可惜聽不懂日語。在接近終點站~龜岡站前他哼了一首旋律很耳熟的歌曲,雖然還是聽不懂,不過耳聽列車長的即席獨唱,眼觀保津川的自然風光與峽谷風情,確實已是感到開心的列車客人。
出了龜岡站,要走過一片田野,大約10分鐘才能走到JR線的馬堀車站。
路上的標示很清楚,應該都不至於迷路。
在馬堀站搭上JR線回京都,結束繽紛燦爛的嵐山一日遊。
DAY 6
主要景點~鞍馬寺、貴船神社
去程:京都車站(京阪電車)出町柳站(叡山電鐵)鞍馬寺
走鞍馬寺步道,翻過鞍馬山到貴船神社
回程:貴船口(接駁公車)貴船站(Kirara觀光列車)出町柳站(京阪電車)七條站
鞍馬寺和貴船神社可以登山健走、據說充滿靈氣與能量,是我們此趟京都賞楓行程感覺最舒服的景點。
不過想從鞍馬寺翻山越嶺到貴船神社至少需3~5個小時,最好安排一整天。
鞍馬地區車站裡外、街道,到處都是招福除惡、守護鞍馬地區的大天狗,記得打個招呼喔!
出站拐個彎就到達鞍馬寺登山入口。
可以搭纜車直達山上的鞍馬寺,但我們想感受有靈氣的鞍馬山,決定走步道慢慢上山,因此只需付『淨山費』。
由崎神社800多年樹齡的老雪松神木,人氣應該是很旺,掛了很多籤。
鞍馬寺中門
過了由崎神社,是巨木參天、全長791公尺的『九十九折參道』,雖是蜿蜒的上坡,且偶飄細雨,但坡緩好走,偶或陽光灑在細雨上映出彩虹,真是天涼好個秋。
後面有一群郊遊的小朋友,小短腿們很快就超越了我們,童言童語迴盪在山谷中,感覺整座山生氣盎然。
貞明皇后御休息處
此處觀景台有很好的視野。
拾階而上,參道旁的朱紅色燈籠是一排排靚麗的風景線。
有楓紅、紅燈籠,碧空下的青山更顯撫媚了!
鞍馬寺本殿
鞍馬寺已有1200多年歷史,為京都高能量景點之一,傳聞是日本悲劇傳奇英雄&鎌倉戰神-牛若丸 (源義經) 修行之地
據說本殿金堂是建在能量不斷湧出的龍穴之上,堂前石板地上繪著除魔護符六芒星,六芒星的中心點即為能量聚集處,咱得靜心祈求、採氣一下。
不是沒遊客,是大家都很有默契地站到鏡頭外排隊等著採氣。
不走原路下山,轉從奧之院參道往貴船神社。
在鐘樓敲鐘祈福。
鞍馬山博物館
盤根錯節的『木之根道』
祭祀源義經的『義經堂』
從鞍馬山彎彎繞繞到貴船神社的山路有點考驗腳力,多為日本在地遊客或外國登山客,接近山腳時開始飄雨,過這個橋就是貴船了。
抵達貴船神社入口時雨勢頗大,即使有雨衣、雨傘,也不方便賞景,決定先找地方休息、用餐,等雨停。
非假日、又過了午餐時段,營業的商店不多,且有的餐廳門口直接標示不招待非日本人。
這家餐廳最熱情,派人在門口招呼。
(用餐後拍的,已雨過天青)
客人進門時還隆重敲鑼歡迎。
這是貴船川畔的水岸景觀餐廳,環境非常高雅宜人,在鞍馬山走跳一整個上午後,正好可以悠閒地修整身心靈,等雨過天晴再慢遊貴船神社,待天黑點燈時賞燈籠參道的夜楓,回程時搭KIRARA觀光列車想必亦有浪漫又壯觀的夜楓美景。
這是此次京都旅遊最貴的一餐,換得兩個小時的悠閒與乾爽。
大雨過後的貴船川,河床上的紅桌處便是夏日川床料理的座位區。
雨後的山區清靈空幽。
貴船神社奧宮,為貴船神社之起源。
日本古時若想祈雨,便向神明獻上黑馬,若祈求晴天,便獻白馬。真馬太貴,從平安時代開始,人們即在木板上畫馬匹祈福,而貴船神社為繪馬的發源地。
貴船神社本宮,祭祀的是掌管雨水與河川的水神「高龗神」。
貴船神社除了繪馬,還有一個值得一求的水占卜。
自行投幣後取一張水占卜紙。
將紙浸入水中,即現出你的運勢,至於準不準、信不信,自行決定。
天色漸暗,燈籠也亮起來了。
參道兩旁的朱紅色燈籠是貴船神社最美的風景,遊客都很自制地讓出參道,方便大家取景。
在白雪皚皚的冬季,想必這參道又是另一番風情。
下山走一小段路,搭公車到貴船車站。
走上叡山電鐵貴船站二樓,往月台上一望,只有一個字:哇!!!
怎麼有這麼美的車站呀!月台邊就是一整排美炸的紅楓。
光站在月台上就醉了!
叡山電車從「市原」至「二ノ瀬」站是一段紅葉隧道,紅葉期間夜間點燈,一定要挑有大片玻璃的展望列車,行至此路段時車廂內熄燈,乘客可以盡情欣賞這種秋季夜間限定的夢幻美景。
DAY 7
主要景點~東福寺、清水寺、二條城
去程:京都車站(地鐵JR線)東福寺(公車)清水寺(公車)二條城
回程:二條城(地鐵東西線)烏丸御池站(地鐵烏丸線)京都車站
每個紅葉名所『見頃』的時間不一,我們每天晚上都參考tenki.jp的紅葉情報,決定隔天的行程。東福寺和清水寺的楓葉在我們京都行最後幾天才轉紅,也讓我們如願插旗京都賞楓的所有願望景點。
東福寺是我的旅遊達人姊姊推薦一定要來、京都最美、最強的賞楓景點。
我們從月下門入園,門後即是很人氣很旺的免費賞楓點~臥雲橋。
站在臥雲橋上和對面的通天橋上是兩個最無敵的賞楓視角。
繼續往前行至日下門,入門後左轉便是售票處。
東福寺興建於1236年,為京都五山之一,平日人氣不高,在楓葉季時卻是熱門賞楓景點,寺內的紅葉集中在通天橋、臥雲橋、洗玉澗這區域。
在京都賞楓,看到付費賞楓,買票入場絕對不會令人失望。
東福寺的楓葉真的是鋪天蓋地的黃燦燦、紅豔豔!
地上的紅葉毯搭配了翠綠的青苔,吸睛的程度不亞於樹上的紅葉。
通天橋和臥雲橋橫跨於洗玉澗上,立於兩座橋上欣賞的是樹冠紅葉的壯麗,而從洗玉澗望的是紅葉樹下的幽深。
通天橋上是最佳賞楓點。
站在通天橋上盡覽東福寺最美楓景。
八角型的『愛染堂』,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建築。
開山堂,堂前為以枯山水和松樹為景的鑑賞式庭園。
大部分日式庭園的枯山水都是流水紋的圖形,這裡的枯山水是很特別的格子狀喔!
穿梭在東福寺燦眼奪目的的楓林中,真的是看到眼花、心也開花了!
東福寺本堂是昭和時代最大的木造建築物,全部木料還都是台灣阿里山的檜木,想起阿里山那些被砍伐過、空留樹樁的檜木,唉!!!
東福寺的三門是1452年由第四代將軍足利義持再建,為日本最古老的三門,日本的重要國寶。
離開東福寺滿坑滿谷的紅葉和遊客,來到擁有1200年歷史、被列為世界遺產的清水寺。
清水寺仁王門
清水寺本來不在我的賞楓清單中,因為多年前來過,且這幾天的報導都說楓葉未紅、且擠滿遊客。
不過去過京都數次、沒賞過清水寺楓葉的同學小施一直傳訊息催我去,正好tenki.jp的紅葉情報顯示清水寺的楓葉已轉紅,就給它一次機會吧!
從清水寺遠眺京都塔。
往清水寺本堂方向的簷廊。
清水舞台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原為歌舞伎和相撲等技能的表演台。舞台由139根數十公尺高的原木支撐,完全沒有使用釘子。
這種建築在當時極為罕見、具震撼性、自舞台上所能眺望的景色又壯麗懾人,據說當時有人相信:從清水舞台上往下跳若沒事,便可以達成願望,以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應該真有人試過,因此日本有一諺語:『從清水舞台跳下』,意思就是:抱著必死的決心背水一戰。
站在清水舞台上,目中所見皆是紅黃錯落有致的楓葉。
最近各個媒體報導的清水寺人潮已不復見,附近麵店老闆娘說當天的人潮比前一天銳減一大半,所以逛得頗為悠閒。
從清水舞台欣賞被紅葉包圍的奧之院。
從右邊的本堂繞到左邊的奧之院,經過的每個角落都是不同構圖的美景。
欣賞清水舞台的最佳位置是站在奧之院這兒望過去,春有櫻花秋有楓、夏日綠蔭冬有雪,更可以賞夕陽和京都夜景。
順著遊園路線往山下走,回頭遠眺三重塔,此為日本最大的三重塔。
坐在這茶棚賞楓應該很浪漫愜意,可惜滿座了。
離園前回眸一瞥,將滿眼楓影印在腦海裡。
夜幕雖已低垂,我們還有一個夜間行程:二条城的紅葉點燈與光雕秀。
二条城於1603年由德川家康建成,後由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江豐臣秀吉留下的幾座建築移併而成今日之規模,是京都唯一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城。
因是夜間活動,不敢事先訂票,確認過這一天晚上的氣溫不會太低,且不會下雨,才安排到現場排隊購票。
售票口排隊人數不多,入場時間一到城門口忽然湧現長長的人龍,看來都是預先購票的。
〖NAKED FLOWERS 2023秋 世界遺產 二条城〗光雕秀是以「月與秋葉賞花」為主題,透過實體景觀與虛擬技術結合成未來藝術。
貼了金箔的『唐門』原已氣派華麗,打在唐門上的光雕秀更襯得唐門金碧輝煌。
大會與花道家元池坊合作,將日本傳統花道文化之美呈現在古城中。
二之丸御殿為書院式建築,有精緻華麗的格窗。
二之丸庭園『月影之花』的光雕秀。
內護城河以『秋花爛漫』為主題,以『當月亮滿盈,月光美女出現,花朵們紛紛盛開』為概念,將月與花打在城牆上、又映在護城河上,夢幻唯美。
台所亭前,可以和牆上的花互動。
原本以為夜晚賞楓什麼也看不清楚,二條城內這燦爛紅艷的夜楓很可以。
東福寺的櫻花,清水寺的櫻花、夕陽、夜景,二條城的華麗建築應該都是我再訪京都的理由。
DAY 8: 主要景點~西本願寺、東本願寺
旅行最後一天,下午的班機,半天的時間只能就近走走,飯店附近正好就是第一次京都行太晚去、吃閉門羹的西本願寺,就把這塊拼圖補起來吧!
當然,還有東本願寺!
在京都走跳整整6天,眼裡、腦海裡盡是黃燦燦、紅豔豔的楓葉,楓葉看飽了,想尋覓可能已近尾聲的銀杏,沒想到在西本願寺牆外便看到這一樹金黃。
入寺後超驚喜,陽光下三棵金黃亮麗的大銀杏在迎接我們!
西本願寺是日本佛教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本山,經戰亂多次遷徙,於1591年遷至現址,1592年集團內部紛爭,1602年德川家康支持繼承人教如脫離教團,於寺院東邊另成立東本願寺。
左側建築為御影堂,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物,總共用了227根木材,內部可容納1200名信眾參拜。
右側為阿彌陀堂,是西本願寺本堂。
連接御影堂和阿彌陀堂的簷廊。
一般銀杏都是直直往上生長,御影堂前這一棵樹齡約400年的大銀杏卻是橫向發展。相傳1788年西本願寺遭祝融之災,這顆大銀杏曾經噴水協助滅火,因此又名『水吹銀杏』。
從寺內不同角度看這棵大銀杏都美到極致。
阿彌陀堂前方那棵銀杏較小,向陽面被陽光曬得還有點綠。
背陽面較冷,整棵黃燦燦的。
從西本願寺側門走一小段路便道了東本願寺。
東本願寺牆內也有銀杏樹,沒西本願寺的銀杏那麼壯觀,不過成排的銀杏美得很有層次。
東本願寺於1602年經德川家康支持由西本願寺脫離而建立,是真宗大谷派的本山。
寺前的蓮花噴水池。
阿彌陀堂門,由此進入直走便是阿彌陀堂。
御影堂前的富麗壯觀的御影堂門,與知恩院、南禪寺的三門並稱京都三大門。
穿過御影門進入寺內。
東本願寺和西本願寺的建築形式類似,最大不同點是這裡的御影堂在右側,而阿彌陀堂在左側。
在這兒可以看到京都塔。
在這一片金燦燦的銀杏陪伴下,8天7夜的京都賞楓兼銀杏之旅劃下句點。
搭著可愛的HARULA到關西機場,行李滿載、心滿意足回台灣。
OBS Janet 旅遊日期:2023/11/23~3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