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是家人團聚的重要節日,家人團聚好像都離不開吃吃喝喝,過年吃年夜飯、中秋節吃月餅、-而端午節就是吃粽子。
吃喝是很歡樂,但有一種屬於婆婆媽媽的歡樂是在吃喝之前、在廚房裡,有點兒辛苦,不過看著家人吃著自己花時間做出來的食物也是一種幸福。
小時候各個家庭的經濟普遍不佳,購買應景的食物也沒那麼方便,每日的吃食和過節的食物都是出自家裡的小小廚房。做出一桌年夜飯或是包粽子並非一項了不得的技能,純粹只是一種生活基本能力而已。曾幾何時,包粽子好像變成一種很高深的技能,一方面是外面很容易買到各種口味的粽子,另一方面是很多小家庭的廚房太小,沒有適合的地方包粽,也沒有夠大的鍋灶可用,這些因素一直是我對包粽DIY卻步的原因。
還好現在網路發達,有很多教做食物的影片。看了很多老師的包粽教學影片後,今年終於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生平第一次自己備料、包粽,前不久先選了家人的家鄉味~台南菜粽當我的包粽DIY處女作:
台南菜粽得到家人的肯定,表示有做出他們記憶中的家鄉味,於是興起我做自己家鄉味的念頭。
小時候可以吃的到的零食不多,端午節才吃得到的鹼粽是我一直忘不了的美味,因為吃鹼粽時可以名正言順地拿砂糖撒在上面吃,咬起來喀滋喀滋的,記憶中的甜點是味覺的、嗅覺的、也是聽覺的。
孩子的鹹粽子口味隨了孩子的爹,還好對鹼粽的喜好隨了娘。

包粽前一天晚上先處理粽葉,水沒過竹葉,加一大匙油,沾了油的竹葉比較不會黏米粒。
水滾後就熄火,葉子在水裡泡一晚。

泡過油水的竹葉油油亮亮的。

竹葉柄很硬,需要剪掉。

處理好竹葉就可以包粽了!

紅豆我先蜜過了,可以參考蜜紅豆的做法:

蜜紅豆再處理,做成紅豆沙,鍋裡先放油,奶油也可以。

蜜紅豆入鍋,再視自己的喜好加適量的糖。因為原來煮好的紅豆就已經加糖蜜過,這時就沒再加糖。

紅豆泥加了油和糖,剛開始會很稀,用中小火大概炒十分鐘。

紅豆泥大概炒成像麵糰般就可以了!

紅豆泥盛入容器中備用。

擔心紅豆餡沒辦法搓成團,有老師建議紅豆丸子外面滾糯米粉,我沒有糯米粉,準備了在來米粉(應該效果差不多吧?)

因為希望有不同層次的甜味,在紅豆泥裡包了一點黑糖粉。

紅豆泥搓成球,紅豆餡就做好了。

紅豆丸外面滾一層在來米粉。
灑了粉的紅豆丸子好像話梅喔!

做了幾顆後感覺沒有不成團的問題,就不再繼續滾粉了!

很多人不愛鹼粽是因為不喜歡鹼(粳)的味道,而喜愛鹼粽的人也正好是喜歡這味,自己做鹼粽少不了它,就盡量放少一點吧!

鹼粽要有鹼味,但又不能加太多,我準備了一斤圓糯米,粳油的量比建議的少一點,不足一匙。

粳油加進去後糯米變成淡黃色的黏稠狀。
材料就這麼簡單!

粽葉一片、兩片皆可,於1/3處摺起成一漏斗狀,先加入約1/3的米。

紅豆丸放在中間。

在紅豆丸周圍補滿糯米,這樣煮好時紅豆才會在鹼粽的正中央。

左手稍微將粽子往裡壓,右手將葉子蓋過來。
切記、切記、切記,粽子千萬不要壓緊,裡面要留空間給糯米長大,我就是忘了留空間,蒸好的粽子沒有預期的Q軟。残念啊!

用竹葉長段部分將粽子包起來。

葉子多餘的部分摺回來。

用棉繩繞粽子一圈,調整粽子的位置。

再繞一圈,先打一個結,再打一個活結,方便拆粽子。

一斤圓糯米包10 顆鹼粽,其實可以包小一點,我如果有機會再包鹼粽,應該一斤米會包20顆。

將粽子放入鍋中,水沒過粽子,煮2~3小時。

粽子若浮出水面,沒泡到水,米粒可能不熟,所以放一個盤子壓著,確保所有的粽子都泡在水裡。

鹼粽要吃冰的,煮好後待涼再放入冰箱冷藏。

米粒完全糊化,金黃透亮。

滿滿的紅豆餡,唯一的缺點就是忘了預留膨脹的空間,粽子太緊實。

撒上二砂糖,食用時喀滋喀滋的,嗯,是我小時候的味道!
OBS Janet 20200528


留言列表

